电话:13156208557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求职资讯

职场新人闪辞理由五花八门:电脑卡、女同事少

来源:青岛西海岸人才网 时间:2014-03-15 作者:青岛西海岸人才网 浏览量:

    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新词汇——“闪辞”,也就是工作没几天就突然离职,这一现象已经让不少用工单位叫苦不迭。

    一年换4份工作

    最短一份做了一周就走人

    工作持续时间短,入职新人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,毕业于一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小冯,去年才毕业,但在求职路上已经“四进四出”。

    刚毕业时小冯进了一家私企工作,在办公室担任普通科员,日常处理一些内部资料,偶尔还要处理一些杂事,比如帮领导签收快递之类的。过了3个月的试用期,小冯算了算拿到手的薪水是1600元,跟几个同样入职的同学一比较,自觉收入太低,也没多想就辞了职。

  对电子商务有一定兴趣的小冯,又在网上向一家网络企业发了简历,很快被录取了。他日常负责打理公司的购物网站,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,可除了写文案,也要学一些基础的图片处理、海报设计,做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枯燥,坐在电脑前就头疼,没做满1个月就放弃。

  两次就职又离职,父母对此颇有微词,困惑的小冯也找了就业指导老师咨询,是自己太轻易放弃,还是真的没遇到好工作?得到的劝告是想清楚再投简历。

  经老师推荐,第三次求职进了一家上市企业的营销部门,可动不动长时间脑力激荡会议、晚上九十点主管一个电话还要修改营销方案,接受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,小冯又没熬过3个月试用期。

  而最近一次求职更是只坚持了一周,在一家培训机构担任行政人员,可每天的任务就是打电话,回访培训结果、调查是否有意向继续接受培训,看不到工作的前景,加上上班地点离家较远,每天要来回赶公交要一个小时左右车程,所以更快地打了退堂鼓。

  新闻调查

  就业一年后学校回访

  七成多毕业生都不在原单位

  在一所高校担任学院就业指导的刘老师给记者反馈的一组数据表明,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新人们“偏爱”跳槽。

  他说,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,根据去年报到证上学生的签约单位,今年再回访时,发现仍在原单位的学生占少数,70%-80%的毕业生都换了就职单位。

  刘老师告诉记者,“其他专业可能离职率没那么高,因为理工科专业,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多,一些人觉得工作好找,所以多了挑挑拣拣的心思,但到底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,自己并不清楚,往往都是头脑一发热就辞职了。”

  一家私企的老板金先生也对职场新人频繁跳槽很不解。他说,一些草率离职的新人,并没有找到更满意的“下家”,可动不动就直接“裸辞”,有的甚至连离职手续都没办人就跑了。“现在的大学生难留,偏偏本身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能力和技术,很多人说不干就不干了,无视企业章程,也常常不做沟通就走了。”

电脑太卡、女同事不多 竟然也成了辞职理由

  这些职场新人口中,待遇低、工作无聊和自觉没前途是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由。

  而在另一所高校担任辅导员的钱老师表示,自己还从学生那里听过各种各样的“奇葩”离职理由。“有一个学生因为公司电脑太卡,几次申请换不下来就不干了;有的学生觉得食堂菜太难吃,公司附近又找不到饭店而辞职;还有一个男学生的辞职理由竟是因为公司女同事不多……”

  此外,钱老师也提到,目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毕业生们的吸引力在减弱,工作一段时间后,从一线城市折返的有点多。“生活成本高、发展前景未必有想象乐观、家庭因素等,是不少学生外出打拼后折返的主要理由。”

  试用期白花钱 有用工单位不愿招应届生

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新生代求职者的“闪辞”和频繁跳槽已经给不少用工单位带去了困扰,有的企业甚至因此不愿再招“心思活络”的应届毕业生。

  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以试用期工资1800元为例,加上代缴的各项费用,每个月对每位试用期员工的支出成本在2500元左右,3个月试用期下来,企业起码要支付7500元/人,由于新员工还未必能给企业创造价值,如果10个人刚过试用期就离职,企业就将损失7.5万元。

  前不久,一家人才市场组织工作人员在企业走访时,也提到了跳槽的问题。

  “员工恶意跳槽对企业有损失,但对员工的损失会更大”,一家大型综合类民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表示,他们今后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问题上会格外慎重。

  在采访中,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表示,很难将跳槽频繁的员工当做核心成员培养,更倾向于信赖那些跟随企业一同成长的老员工。

  用工单位:

  有人带着考公务员的复习资料来上班

  “去年公司招了10个新人,走了3个,每年新人的离职率都在两三成,多数还不是公司辞人,而是被辞,听说有的企业离职率更高。”一家外资企业的人事主管陈女士告诉记者,在她看来有些毕业生就不是抱着就业的心态来上班的。

  陈女士说,自己曾在公司电梯里遇到一个新人,手里拿着公务员的复习资料来上班。“要考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另谋高就无可厚非,可总要先把工作完成,而不是让这些私事占用工作时间。”陈女士告诉记者,这个新人做了半年就离职专心备考去了,而这样心不在焉的新人并非个例。

  职场新人:

  想找理想工作 找不到就跟着感觉走

  “与其说我是个疯狂的跳槽者,不如说,我很想找一份更符合理想的工作”。已经在用人单位“四进四出”的小冯表示,像她这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,求职和找男朋友差不多,找工作凭兴趣、做不做看“感觉”。

  这种观点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同,他们表示,相比父辈对工作的专注和坚守,他们大多都没有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想法,更愿意尝试新鲜的工作内容,新的岗位,新的挑战,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在职场中慢慢增加稳定感,跳槽的频率才会降低。

  高校教师:

  在给学生打预防针:辞职也要走程序

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一些高校也会提前给毕业生打预防针,避免“只签约不就业、刚上岗即离职”的状况。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协议,达成了就业意向,就应该按照协议的内容来办。即使要辞职,也要按照相关程序来办,向单位提出辞呈,而不是立马拍屁股走人,连招呼也不打一个。

  观点

  “先就业,后择业”不是鼓励频繁跳糟

  在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走访中,记者发现一对矛盾的说法,高校的老师提倡学生“先就业,后择业”,但用人单位却对“先就业”的说法深恶痛绝。

  “这其实并不矛盾,只是双方对就业和择业的定义不同。”某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钮建华告诉记者,老师建议学生先就业,是希望学生不要一味挑拣,而是可以沉下心来努力适应现在,找一个相对合适的岗位努力起来,能力提高后再去择业;而一些学生却错误理解了老师的意思,对工作并不上心频频“闪辞”,这让企业对“先就业”敬谢不敏。但其实,在同一个企业从低做起,等有能力了,再争取收入更高的职位,也是一种“择业”方式。

  “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张扬,但同时太理想化,频繁离职,一方面是没有求职的紧迫感,自己未来没有明确的想法;另一方面,也是在工作上有很多畏难情绪,一遇到不如意的就轻易放弃,这不利于他们以后的职场发展。”在高校负责就业指导的刘老师告诉记者,“先就业”不是让学生在求职时“跟着感觉走”。

  同时,要留住新员工,也需要企业改进管理方法,为求职者做好职业规划,特别是给予适当的培养和规划成长蓝图。

  “居高临下,觉得给别人一份工作就是施舍,现在的毕业生根本不吃这套。”一个高校的辅导员告诉记者,现在的毕业生需要企业的平等相待和真诚关怀,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氛围,让他们看到在企业的成长空间,新生代职场人的忠诚度同样可以很高。

 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,为了稳住这些初入职场摇摆不定的新人,有的公司已经出台相关制度,比如安排人事主管定期与新人座谈,及时排解和疏导他们入职的“瓶颈期”和压力,甚至还会安排新人聚会出游,增强企业凝聚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《浙江在线》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客服服务热线
13156208557
工作日(周一~周五) 8:00-17:00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方:青岛易佰传媒有限公司    运营方:易房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鲁ICP备10204884号-39 37021102000013

地址:黄岛区双珠路238号西海岸创新创业中心4楼(黄岛区政府西侧) EMAIL:2898771880@qq.com

ICP经营许可证:鲁B2-20210219 人力资源证: (鲁)职介证字[2020]第02110053号

Powered by PHPYun.

用微信扫一扫